“雙碳”目標下生物質發(fā)電廠如何盡可能的降低成本
一、電成本控制
燃料上網度電成本控制標準:
東北地區(qū):應控制在0.30元/千瓦時左右。
其它地區(qū):應控制在0.40元/千瓦時左右。
生物質發(fā)電廠
二、長周期運行,拿政府補貼
機組長周期運行是電廠取得效益的關鍵,全廠從管理層到普通員工都要明白一筆賬:
1、月度效益:機組運行必須達到24天才能達到盈虧平衡點;
2、年度效益:機組運行必須達到6000小時才達到盈虧平衡點。
業(yè)內盈利較好的企業(yè)的機組運行周期都過了百天,年運行小時數都達到了8000小時以上。面對政府給定的82500小時的全生命補貼周期,企業(yè)絕不能考慮平均攤到15年,要把年小時數用足,先把錢掙來放口袋里再說,然后拿著綠證去參加碳交易。
三、煙氣排放要達標
對生物質流化床鍋爐而言,煙氣達標排放的難點在氮氧化物。業(yè)內大部分企業(yè)都在千方百計地動腦筋想辦法,采取措施,實現煙氣達標排放。但也還有少數企業(yè)仍試圖投機取巧,走偏門、搞歪道,靠傳送假數據蒙混過關,這樣的企業(yè)遲早會把自己害死!
四、技術培訓要跟上
生物質發(fā)電廠建成之后,要對發(fā)電廠的所有操作工人,包括管理人員進行技術培訓。我們不是靠挖來幾個所謂“高手”就可以萬事大吉,一個成功的生物質發(fā)電項目靠的不是一個人,而是一個團隊,一整個企業(yè)。我們的操作工不緊要技術素質過硬,我們的團隊管理人員更要了解和熟悉,這樣管理起來才能讓人信服!